专升本社区是一家为广大升本学子提供全国专升本政策,考试大纲,备考信息,报名考试时间,考试科目,复习资料,升本专业,升本院校等信息的资讯类网站。本网站为了保护网络信息安全,保障用户合法权益的同时为广大学员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将严格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收集您的个人信息和需求。承诺在本网站中收集到的您个人信息将受到严格的保护,为了使您能得到优质的服务,仅限于向专升本社区网站总部及您所在地区分校教务人员提供您的个人信息(包括姓名、联系电话、就读院校),并承诺将严格保护,不得向任何第三方泄露或披露,并确保不对您造成骚扰。 如您选择线上咨询平台上的升本在线服务,即表示您完全知晓并同意上述专升本社区网站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和方式和范围,请填写您的个人信息;如您不同意,您可选择退出本网页,选择其他方式了解升本在线服务。
本网站收集、使用用户信息规则:
1、本网站收集用户信息仅限于结合教育考试院政策,根据所在地区不同,为用户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
2、本网站工作人员对在业务活动中收集的公民个人信息将严格保密,不向与本机构无关的任何他人提供用户的个人信息。
3、本网站已经并将采取最新的技术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确保信息安全,防止在业务活动中收集的公民个人电子信息泄露、毁损、丢失。
4、本网站加强对机构工作人员对个人信息使用权限的管理,发现违规泄露、散布用户个人信息的,将立即停止传播该信息,并对工作人员按规定进行处罚。
5、用户如发现泄露个人身份、散布个人隐私等侵害其合法权益的网络信息,有权要求本机构删除有关信息或者采取其他必要措施予以制止。
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刊载的各类形式(包括但不仅限于文字、图片、图表)的作品仅限于为广大学员提供更多信息及更优质的服务,仅供用户参考。对于访问者根据本网站提供的信息所做出的一切行为,除非另有明确的书面承诺文件,否则本网站不承担任何形式的责任。
2、本网站及其雇员一概无需以任何方式就任何信息传递或传送的失误、不准确或错误对用户或任何其他人士负任何直接或间接的责任。
3、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4、本网站若无意中侵犯了哪个媒体或个人的知识产权,请致函或来电告之,本网站将立即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全国统一来电400-023-1785;全国统一邮箱kf@hlsjy.com。
5、以上声明内容的最终解释权归专升本社区网站所有。
感谢您信任并使用专升本社区的服务!我们根据最新的法律法规、监管政策要求,更新了《用户隐私政策》。 本次更新进一步明确了我们如何收集和使用您的信息以及如何存储您的信息。请您仔细阅读并充分理解以下条款,特别提醒您应留意本《用户隐私政策》中加粗形式的条款内容。如果您不同意本《用户隐私政策》,您可能无法正常使用我们的产品、服务。
希望您仔细阅读并充分理解本《用户隐私政策》,了解在使用我们的产品和服务时,我们如何收集、使用、存储、处理和保护这些信息,以及我们为您提供的了解、控制这些信息的方式,以便您更好地了解我们的产品和服务并作出适当地选择。
如您使用或继续使用我们的产品和服务,表示您同意或/和已征得您的父母或监护人的同意(若您为未成年人)按照本《用户隐私政策》收集、使用、储存、处理和保护您的信息。
本《用户隐私政策》主要向您说明如下信息:
1. 我们如何收集和使用您的信息
2. 我们如何存储您的信息
3. 我们如何使用Cookie以及同类技术
4. 我们可能向您发送的信息
5. 您如何了解和控制自己的用户信息
6. 我们如何保护您的个人信息
7. 本《用户隐私政策》的适用范围
8. 本《用户隐私政策》如何更新
9. 如何与我们联系
1. 我们如何收集和使用您的信息
1.1 我们将根据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按照如下方式收集您在使用服务时主动提供的或因为使用服务而产生的信息,用以向您提供服务、优化我们的服务以及保障您的帐户安全。
1.2 您在注册、登录时提供的个人信息及我们的使用方式:
(1) 如您用其他方式注册、登录专升本社区相关产品时,我们会收集手机号码、密码。如您仅需浏览、搜索等功能,您不需要注册或登录,亦无需提供以上信息。如您不提供手机号码,将无法使用我们的服务。
(2) 如您以第三方帐号(如微信等帐号)登录专升本社区相关产品时,我们会收集您第三方帐号的个人信息(包括头像、昵称及您提供的其他信息),您可以在关联登录页面选择是否授权或新建个人信息。 我们和第三方将以去标识化的方式验证,这个过程中我们收集到的验证信息除前述头像、昵称及您提供其他信息外,无法识别特定个人身份的信息。我们需要您确认通过第三方帐号登录前已经在第三方完成实名认证。如您不同意第三方帐号登录,将无法使用第三方帐号登录验证功能,但不影响您使用我们的其他服务。
(3) 我们收集手机号码、微信等帐号是用于为您提供帐号登录服务以及保障您的帐号安全。
1.3 您在产品或服务中主动提供的信息及我们的使用方式:
(1) 如您在个人资料编辑时提供的昵称、头像、性别、学校、地区、报考城市、考试类型、真实姓名、电子邮件、个人简介。这些资料将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您并为您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2) 如您使用观看视频、直播、试题纠错、使用反馈、课程分享、学习笔记时,我们会收集您通过前述服务所上传或下载的信息,这类信息包括搜索关键字、发布和回复的评论、文字、标签。
(3) 如您使用客服等用户响应功能时,您可能需要提供您的手机号码、QQ号码或您向我们主动提供的其他联系方式,我们收集这些信息是为了核验您的用户身份信息、调查事实、帮助您解决问题,如您拒绝提供可能导致您无法使用我们的客服等用户响应功能。我们亦会保存您与我们的客服沟通信息和回复内容。
1.4 我们在您使用我们的产品和服务时获取的信息及我们的使用方式:
1.4.1 为保障您正常使用我们的产品和服务,维护我们产品和服务的正常运行,改善及优化您的服务体验并保障您的帐号安全,我们会收集您的下述信息:
(1) 日志信息:当您使用我们的产品和服务时,我们可能会自动收集相关信息并存储为服务日志信息。如登录帐号、IP地址、搜索记录、收听观看记录、网页浏览记录、服务故障信息等。
1.5 我们会根据以上在您使用产品或服务时获取的信息开展数据分析和研究,改进我们的内容布局和推广效果,为商业决策提供产品或服务支持。
1.6 其他用户分享的信息中含有您的信息及我们的使用方式
如其他用户发布的笔记、回复中可能包含您的信息。我们将无法修改其他用户的信息,如实展示可能包含您的信息。如您认为侵犯您的个人信息,请您通过下述第11条投诉方式和联系方式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1.7 请您理解,我们向您提供的功能和服务是不断更新和发展的,如果某一功能或服务未在前述说明中且收集了您的个人信息,我们会通过页面提示、交互流程、网站公告等方式另行向您说明信息收集的内容、范围和目的,以征得您的同意。
1.8 关于个人信息和个人敏感的提示
上述的个人信息和个人敏感信息,我们会尽最大努力保护您的信息,若您不提供该信息,您可能无法正常使用我们的相关服务,但不影响您使用服务中的其他功能。若您主动提供您的个人信息和个人敏感信息,即表示您同意我们按本《隐私政策》所述目的和方式使用您的个人信息和个人敏感信息。
2. 我们如何存储您的信息
2.1 存储信息的地点
我们遵守法律法规的规定,将境内收集的用户个人信息存储于境内。目前我们不会跨境传输或存储您的个人信息。将来如需跨境传输或存储的,我们会向您告知信息出境的目的、接收方、安全保证措施和安全风险,并征得您的同意。
2.2 存储信息的期限
一般而言,我们仅为实现目的所必需的最短时间内或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下存储您的个人信息,并在超出个人信息保存期限后对您的个人信息进行删除或匿名化处理。但在下列情况下,我们有可能在遵守法律法规规定的前提下,更改个人信息的存储时间:
(1) 为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2) 为遵守法院判决、裁定或其他法律程序的规定;
(3) 为遵守相关政府机关或法定授权组织的要求;
(4) 为执行相关服务协议或本《隐私政策》、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为保护们的客户、我们或我们的关联公司、其他用户或雇员的人身财产安全或其他合法权益所合理必需的用途。
(5) 其他法律法规规定或您另行授权同意的情形。
2.3 存储信息的方式
我们会通过安全技术保护措施存储您的信息,包括本地存储、数据缓存、数据库和服务器日志。
2.4 当我们的产品或服务发生停止运营的情形时,我们将采取合适的方式(例如推送通知、站内信、公告等形式)通知您,并在合理的期限内删除或匿名化处理您的个人信息。
3. 我们如何使用Cookie以及同类技术
Cookie 和同类技术是互联网中普遍使用的技术。当您使用专升本社区及相关服务时,我们可能会使用相关技术收集您的信息。我们使用 Cookie 和同类技术主要为了实现以下功能或服务:
3.1 保障产品与服务的安全、高效运转:我们可能会设置认证与保障安全性的 Cookie 或匿名标识符,使我们确认您是否安全登录服务,或者是否遇到盗用、欺诈及其他不法行为。这些技术还会帮助我们改进服务效率,提升登录和响应速度。
3.2 帮助您获得更轻松的访问体验:使用此类技术可以帮助您省去重复您填写个人信息、输入搜索内容的步骤和流程(例如:表单填写)。
您可以通过浏览器设置拒绝或管理Cookie以及同类技术的使用。但请注意,如果停用Cookie,您可能无法享受最佳的服务体验,某些服务也可能无法正常使用。
4. 我们可能向您发送的信息
4.1 信息推送
您在使用我们的产品和服务时,我们可能向您发送提醒、声音和图标标记,以及电子邮件、短信等其他方式的推送通知。 您可以在设备的设置等相关页面选择取消。
4.2 与产品和服务有关的公告
我们可能在必要时向您发出与产品和服务有关的公告。 您可能无法取消这些与产品和服务有关、性质不属于广告的公告。
5. 您如何了解和控制自己的用户信息
5.1 我们将尽一切可能采取适当的技术手段,保证您可以了解、更新和更正自己的注册信息或使用我们的服务时提供的其他用户信息。在了解、更新、更正和删除前述信息时,我们可能会要求您进行身份验证,以保障帐户安全。一般情况下,您可随时修改自己提交的信息,但出于安全性和身份识别的考虑,您可能无法修改注册时提供的某些初始注册信息、验证信息及认证信息。
5.2 如您不希望您的部分信息被我们获取,您可以通过关闭设备权限的方式停止我们获得您的个人信息。您开启下述权限即代表您授权我们可以收集和使用该权限相应的个人信息来为您提供对应服务,您关闭前述权限即代表您取消了授权,我们将不再基于对应权限继续收集和使用相关个人信息,也无法为您提供该权限所对应的服务,但不影响您使用我们的其他服务。但是,您关闭权限的决定不会影响我们此前基于您的授权所进行的信息收集及使用,但您可以通过第5.3条内容删除有关记录:
5.3 在您使用专升本社区期间,为了让您更便捷地控制您的个人信息,我们在产品和服务设计中为您提供了相应的操作设置,您可参考下面的指引进行操作。
5.3.1 访问个人信息:
您可以在【个人主页】-【头像】-【编辑资料】进行查询、访问、更正您的头像、昵称、性别、生日、地区、个性签名、兴趣爱好。
6. 我们如何保护您的个人信息
6.1 为保障您的个人信息安全,我们在合理的安全水平内使用各种安全保护措施来保障您的信息,防止数据遭到未经授权访问、公开披露、使用、修改、损坏或丢失。例如,我们使用加密技术(如SSL)、匿名化处理等手段来保护您的个人信息。
6.2 我们建立专门的管理制度、审批流程和组织确保信息安全。例如,我们严格限制访问信息的人员范围,要求他们遵守保密义务,并进行审查。
6.3 我们鼓励我们的工作人员学习信息安全知识、提高个人信息安全保护意识,并定期或不定期对我们的工作人员进行信息安全培训。
6.4 若不幸发生个人信息泄露等安全事件,按照法律法规要求,我们会启动应急预案,阻止安全事件扩大,并及时告知您:安全事件的基本情况和可能的影响、我们已采取或将要采取的处置措施、您可自主防范和降低风险的建议、对您的补救措施等。我们将及时将事件相关情况以邮件、信函、电话、推送通知等方式告知您,难以逐一告知用户时,我们会采取合理、有效的方式发布公告。同时,我们还将按照监管部门要求,主动上报个人信息安全事件的处置情况。
6.5 互联网环境并非百分之百安全,当出现下列非因我们过错而对您的信息造成泄露及由此造成的损害结果,我们无需承担任何责任:
(1) 任何由于黑客攻击、计算机病毒侵入或发作、因政府管制而造成的暂时性关闭等影响网络正常经营之不可抗力而造成的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用或被篡改等。
(2) 在使用专升本社区的过程中链接到其它网站或因接受来自第三方的服务所造成之个人资料泄露及由此而导致的任何法律争议和后果。
(3)如您在使用专升本社区(例如笔记、评论等)的过程中主动公开、上传、发布或向第三方提供您的个人信息的,其他用户可能会收集您的个人信息。
7. 本《用户隐私政策》的适用范围
7.1 我们的所有产品和服务均适用本《用户隐私政策》。但某些产品或服务可能会有其特定的隐私政策适用条款,该特定隐私政策适用条款更具体地说明我们在该产品或服务中如何处理您的个人信息。除非有特殊说明,若本《用户隐私政策》与该特定产品或服务的隐私政策适用条款有不一致之处,请以该特定隐私政策适用条款为准。
7.2 请您注意,本《用户隐私政策》不适用由其他公司或个人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如果您使用第三方的产品或服务,须受该第三方的隐私政策而非本《用户隐私政策》)约束,您需要仔细阅读其政策内容。
7.3 本《用户隐私政策》为《用户服务协议》及相关协议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用户隐私政策》内的名词定义参照《用户用户服务协议》,适用于专升本社区相关服务。
8. 本《用户隐私政策》如何更新
8.1 随着我们的服务范围扩大,我们可能适时更新本《用户隐私政策》的条款,更新内容构成本《用户隐私政策》的一部分。如更新后的《用户隐私政策》导致您的权利发生实质改变,我们将在更新前通过显著位置提示或以其他方式通知您,为避免您不能及时获知更新,请您经常阅读本《用户隐私政策》。
8.2 无论何种方式,若您继续使用我们的服务,即表示同意受更新后的《用户隐私政策》约束。
8.3 更新后的《用户隐私政策》将以更新日期为生效日期,并取代之前的《用户隐私政策》。
9. 如何与我们联系
若您对本《用户隐私政策》有问题、意见、建议,或者与用户个人信息安全相关的投诉、举报,您可以通过全国统一来电400-023-1785;全国统一邮箱kf@hlsjy.com等方式与我们进行联系,我们将在收到函件并验证您的用户身份后尽快予以回复。
河北省普通高校专科接本科教育考试
新闻学/广播电视学/网络与新媒体专业考试说明
Ⅰ、考试说明
一、内容概述与总要求
本科目是为了招收新闻学、广播电视学专业专科接本科学生而实施的入学考试,包括新闻学概论和中国新闻史。本大纲的编写以“基础、权威、前沿”为宗旨,主要考核上述各专业学生在专科阶段对新闻学科的基本概念和重要历史是否有基本掌握,是否具备接入本科后所需要的基础知识体系和对新闻现象进行分析和解决的基本能力,能够适应进一步更深入的学习的需要,为他们将来从事新闻传播实践或理论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新闻学概论是新闻学专业的基础入门课程,学生应该熟练掌握新闻的定义、新闻真实、新闻价值、新闻自由和控制等新闻学的基本概念和新闻事业产生和发展的基本规律,了解世界各国新闻学主导性理论以及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中国新闻史要求考生熟悉中国新闻事业发展的整体脉络,熟练掌握各个历史时期的主要新闻媒体以及传播机构、著名新闻工作者、重大新闻活动以及新闻现象的概况,能够进行客观、理性的分析和评价,运用历史经验关注现实新闻工作中的问题。
二、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全卷满分150 分。新闻学概论70 分,中国新闻史80 分。考
试时间75 分钟。
试卷包括单项选择题或填空题、名词解释或简答题、论述题或材料分析题三类大题。选择题或填空题分值合计30分,名词解释和简答题分值合计90分;论述题或材料分析题分值
30 分
一、新闻学概论
(一)绪论
1、知识范围
新闻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中国新闻学的基础框架、世界各国新闻学主导性理论、学习新闻理论的意义
2、考核要求
(1)了解新闻学的研究对象和新闻学的研究内容。
(2)熟记构筑中国新闻学基础框架的代表性人物和著作。
(3)掌握自由主义报刊理论和社会责任理论;了解发展传播学和党报理论。
(4)明确学习新闻理论的意义。
(二)新闻活动
1、知识范围
新闻活动的起源、新闻活动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表现、新闻活动的渠道。
2、考核要求
(1)掌握新闻活动的起源,能够用不同历史阶段的新闻活动分析人类从事新闻传播活动的目的。
(2)了解亲身传播、大众传播、群体传播的基本形式和特点。
(三)新闻
1、知识范围
新闻的定义和特点 新闻本源和来源、新闻要素、新闻类别
2、考核要求
(1)掌握新闻的基本特点和两种新闻定义及其关系。
(2)理解什么是新闻的本源,能够区分新闻本源和新闻来源。
(3)明确新闻五要素。
(4)了解不同类型的新闻。重点掌握突发性新闻和延缓性新闻、硬新闻和软新闻的概念。
(四)新闻与信息、宣传、舆论
1、知识范围
新闻学中的信息的定义和特点、信息对新闻工作的要求、新闻和宣传的区别和联系、舆论的定义和特点、舆论的社会功能、新闻和舆论的关系
2、考核要求
(1)掌握信息的定义,理解信息的特点和信息对新闻工作的要求。
(2)掌握新闻和宣传的区别。
(3)掌握舆论的定义和特点,明确新闻和舆论的关系;了解舆论的社会功能。
(五)新闻事业和新闻媒介
1、知识范围
古代社会的新闻传播工具,报纸的产生条件和产生阶段,邸报,新闻体制,私营媒介,公营媒介,国营媒介,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的特点,报纸的类别,新闻媒介的共性,新闻媒体公共利益至上原则,中国新闻事业的双重属性,新闻媒介产品的商品性,新闻事业的一般功能,新闻媒介的功能定位,世界新闻媒介的三大运作体制和管理模式
2、考核要求
(1)一般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传播工具、邸报的概念和西方报纸产生的三个阶段。
(2)掌握西方报纸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产物的理论。
(3)掌握新闻体制的概念和私营媒介、公营媒介、国有媒介的特点。
(4)理解和掌握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的特点。
(5)了解报纸的类别。
(6)掌握新闻媒介的共性和新闻媒体公共利益至上原则。
(7)明确中国新闻事业的双重属性,重点掌握新闻媒介产品的商品性及对新闻工作的意义。
(8)掌握新闻事业的一般功能,了解新闻媒介的功能定位。
(9)掌握世界新闻媒介的三大运作体制的基本特点和相应的管理模式。
(六)新闻自由和社会控制
1、知识范围
新闻自由的含义,争取出版自由的斗争,弥尔顿《出版自由》,人权宣言,联邦宪法第一修正案,扼制出版自由的手段,新闻媒介和公民的新闻自由权,社会控制的途径,新闻法规的核心问题,诽谤罪的辩护,侵犯隐私权的辩护
2、考核要求
(1)理解新闻自由的含义和争取出版自由的斗争过程,了解政府扼制出版自由的主要措施。
(2)掌握弥尔顿《论出版自由》、《人权宣言》和美国宪法修正案第一条对新闻自由的重要性。
(3)理解新闻媒介和公民新闻自由权的关系,明确新闻自由属于人民。
(4)了解对新闻媒介进行社会控制的四种途径,重点掌握司法控制以及对新闻诽谤和隐私侵害的抗辩。
(七)中国新闻事业的工作原则
1、知识范围
新闻真实,微观真实和宏观真实,新闻失实表现和原因,合理想象,新闻指导性的含义,新闻指导性要建立在新闻特点之上,新闻事业群众性的含义,“全党办报、群众办报”,新闻事业的战斗性,开展新闻舆论监督的基本原则,“三字方针”,党性原则的提出者,党性原则的具体体现,党性原则的制度安排,贯彻党性原则要处理好的关系
2、考核要求
(1)重点掌握新闻真实性的含义和要求,理解新闻失实的主要表现和失实原因,明确“合理想象”的概念及对新闻真实性的有害影响。
(2)掌握新闻指导性的含义和新闻指导性如何实现。
(3)掌握新闻事业群众性的含义和“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的新闻工作路线。
(4)理解新闻事业的战斗性和开展舆论监督的基本原则。
(5)掌握党性原则的提出和党性原则的具体体现以及制度安排,理解贯彻党性原则要处理的四个方面的关系。
(八)新闻生产与新闻选择
1、知识范围
新闻生产,决定新闻生产的主要因素,新闻选择的过程,新闻价值,新闻的价值
(1)理解新闻生产的过程和决定新闻生产的主要因素。
(2)理解新闻选择的过程,掌握新闻选择的主要标准。
(3)掌握新闻价值的概念和时新性、重要性、接近性、显著性、趣味性五个新闻价值要素,能够就具体新闻作品进行分析。
(4)区别新闻价值和新闻的价值的不同含义。
(九)新闻从业人员的专业理念、职业道德和修养
1、知识范围
新闻专业理念,新闻专业理念和职业道德、职业修养的关系,新闻职业道德的内容,新闻评议会,中国新闻事业对新闻工作者的基本要求
2、考核要求
(1)了解新闻专业理念的不同观点,重点掌握新闻专业理念的基本出发点,理解实践中干扰新闻专业理念的因素。
(2)理解新闻专业理念和职业道德、职业修养的关系。
(3)掌握新闻职业道德包含的内容。
(4)掌握中国新闻事业对新闻工作者的基本要求。
(十)中国的新闻改革
1、知识范围
30 年四次跨越,新闻改革的基本特点,中国新闻媒介的走势
2、考核要求
(1)掌握30 年四次跨越的基本内容和影响。
(2)掌握中国新闻改革的基本特点。
(3)了解中国新闻媒介的走势,明确新闻理论从新闻学到大众传播学的走向。
二、中国新闻史
(一)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
1、知识范围
(1)文字传播的出现:商周(甲骨文、金文),秦(“书同文”),“露布”,“邸”。
(2)语言传播:诗歌、民谣、村头闲话、街市议论等。
(3)实物媒介传播:烽火、旗帜、锣、鼓、符等。
(4)古代报纸起源:唐“报”、“状”、“条报”、“杂报”等。
(5)古代报纸特征:内容、形式、发行与传递。
(6)古代报纸的发展:唐“进奏院状”,宋“邸报”、“定本”、“小报”,元“小本”,明“报房”,清“提塘报房”“京报”。
2、考核要求
(1)了解古代信息传播的主要载体形式。
(2)掌握古代官报和民间小报活动脉络特征。
(二)中国新式报刊的产生
1、知识范围
(1)在华外报:马礼逊《察世俗每月统计转》,郭士立《东西洋考》,林乐知《万国公报》,美查《申报》。
(2)外报地位与影响:侵华工具 传播报刊实务。
(3)国人办报主张与构想:主要见解 具体建议。
(4)王韬和《循环日报》。
2、考核要求
(1)了解外人在华办报的历史背景、主要报刊、地位影响。
(2)理解国人办报主张。
(3)掌握王韬报刊工作贡献。
(三)维新运动中的国人办报热潮
1、知识范围
(1)最早的三家维新报刊:《万国公报》、《中外纪闻》、《强学报》
(2)国人办报热潮:梁启超与《时务报》 《知新报》、《湘学新报》、《湘报》 严复《国闻报》 特征与意义
(3)梁启超的报刊活动特征与意义:报刊思想“新文体”
2、考核要求
(1)了解主要维新报人及其所办报刊。
(2)理解国人办报热潮特征。
(3)理解“新文体”。
(4)掌握梁启超主要报刊活动、报刊思想。
(四)辛亥革命时期的报刊宣传
1、知识范围
(1)资产阶级革命报刊兴起:孙中ft《中国日报》,《苏报》与“苏报案”。
(2)改良派国内报刊:《时报》、《大公报》、《京话日报》。
(3)《民报》与《新民丛报》的论战:主要内容、性质与意义。
(4)于右任与“竖三民”,詹大悲与《大江报》。
(5)清政府对报业的控制:《大清印刷物专律》,天津《北洋官报》。
(6)辛亥革命时期的报刊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派报刊思想,报刊宣传特点。
2、考核要求
(1)了解辛亥革命时期主要报人、报刊。
(2)理解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报刊思想。
(3)理解《大清报律》实质。
(4)掌握改良派与革命派论战的内容与意义。
(五)民国时期的新闻传播
1、知识范围
(1)短暂繁荣:《暂行报律》,政党报刊(国民党:民立报、天铎报、大陆报、太平洋报、民国西报、中华民报、民国新闻等;共和党:时事新报、国民公报、庸言等),“横三民”(民权报、民国新闻、中华民报)。
(2)北洋政府新闻统治:“癸丑报灾”。
(3)著名记者:黄远生及其新闻通讯特点,邵飘萍、刘少少、徐彬彬、胡政之、张季鸾。
2、考核要求
(1)了解此时期主要报人、报刊、新闻活动。
(2)理解“癸丑报灾”相关内容。
(3)掌握黄远生报刊活动相关内容。
(六)五四时期的新闻宣传
1、知识范围
(1)《新青年》与新文化运动:陈独秀《敬告青年》内容,《新青年》宣传贡献,《新青年》文学革命前卫者(钱玄同、刘半农、周作人等)。
(2)五四运动与新闻事业:《每周评论》宣传内容,《湘江评论》宣传内容。
(3)无产阶级新闻事业诞生:《新青年》改组标志,第一批工人报刊(劳动者、劳动界、劳动与妇女、劳动音等),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特点。
(4)新闻传播的重大改革:改革内容,瞿秋白(著作《饿乡纪程》、《赤都心史》;主编杂志
《新青年》季刊、《前锋》月刊、《向导》周报、《热血日报》、《布尔什维克》、《红色中华》),四大著名副刊《晨报》副刊、《时事新报》副刊《学灯》、《民国日报》副刊《觉悟》、《京报》副刊,“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徐宝璜、邵飘萍)。
2、考核要求
(1)了解五四时期主要报人、报刊。
(2)理解新闻改革内容。
(3)掌握无产阶级新闻事业代表人物报刊活动,主要刊物宣传活动内容,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特点。
(七)中国共产党成立和大革命时期的新闻传播
1、知识范围
(1)中国共产党报刊:《向导》,《中国青年》(主编恽代英、萧楚女、李求实;主要内容),中共早期报刊特点。
(2)国共合作后新闻传播:《政治周报》、《中国农民》(毛泽东《中国农村各阶级的分析及其对于革命的态度》、《中国农村各阶级的分析》)。
(3)北洋军阀统治区的新闻传播:成舍我(《世界日报》、《世界晚报》、《世界画报》),新记
《大公报》(“不党、不卖、不私、不盲”)。
(4)新闻教育:厦门大学、北京平民大学、燕京大学、上海南方大学、复旦大学中文系设立报学科,新闻学著作(任白涛《应用新闻学》、邵飘萍《实际应用新闻学》和《新闻学总论》)。
2、考核要求
(1)了解此时期主要报人报刊相关活动内容,及新闻教育概况。
(2)理解国共合作报刊活动内容。
(八)十年内战时期的新闻传播
1、知识范围
(1)国民党新闻传播网:中央通讯社,《中央日报》,中央广播电台。
(2)共产党地下报刊:《布尔舍维克》、《红旗》、《红旗日报》、《党的建设》。
(3)“左联”刊物:《萌芽》、《巴尔底ft》、《前哨》、《十字街头》。
(4)鲁迅报刊活动及其杂文体。
(5)中央革命根据地的新闻传播:“红中社”与《红色中华》,《红星报》、《青年实话》、《斗争》等,革命根据地新闻事业的特点与意义。
(6)抗日救亡新闻:史量才与《申报》改革,邹韬奋报刊活动(《生活》周刊、《大众生活》周刊、《永生》周刊、《生活日报星期增刊》、《抗战》三日刊、《全民抗战》三日刊和《生活日报》)和办报思想经验,《新生》周刊与“新生事件”,范长江、斯诺、史沫莱特西北采访
(《中国的西北角》、《塞上行》、《红星照耀中国》)。
(7)新闻教育与研究:蒋国珍《中国新闻发达史》,戈公振(《中国报学史》、《新闻学撮要》、
《新闻学》),黄天鹏(主编刊物《新闻学刊》、《新闻周刊》、《报学杂志》),郭步陶(《编辑与评论》、《评论方法》、《时事评论作法》),任白涛《综合新闻学》。
2、考核要求
(1)了解国共两党主要报刊活动。
(2)理解“左联”及鲁迅报刊活动的内容和性质。
(3)理解此时期新闻教育和新闻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成果。
(4)掌握此时期无党派、外国记者中国新闻活动的内容和意义。
(九)抗日战争时期的新闻传播
1、知识范围
(1)延安的新闻事业:《解放日报》的创办,整风运动中的改革,新华社,新华广播电台。
(2)国民党统治区新闻传播:抗日救亡期刊(上海《救亡日报》、《抗战》、《文化战线》、《救
亡周刊》、《战线》、《战时联合旬刊》),《新华日报》工作经验。
(3)沦陷区新闻传播:孤岛时期的报界(《译报》、《每日译报》、《导报》、《文汇报》。
2、考核要求
(1)了解此时期主要报人、报刊,及相关活动。
(2)理解国统区和沦陷区新闻传播活动的性质和意义。
(3)理解《新华日报》工作经验及意义。
(4)掌握整风时期《解放日报》改版工作的内容和意义。
(十)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新闻传播
1、知识范围
(1)国统区:“拒检运动”,“文萃三烈士”,“第三条道路”。
(2)解放区:人民广播事业的发展,新华社的工作,反“客里空”运动,毛泽东《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讲话》。
(3)人民新闻传播事业的全面胜利:刘少奇《对华北记者团的讲话》。
2、考核要求
(1)了解国统区新闻活动情况。
(2)理解人民新闻传播事业发展情况。
(3)掌握《晋绥日报》反“客里空”运动的内容和意义。
(4)掌握毛泽东、刘少奇讲话的内容和精神实质。
(十一)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新闻传播
1、知识范围
(1)公营新闻传播事业网的形成:中国新闻社的创立,人民广播电台。
(2)对私营新闻传播事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新闻总署的设立。
(4)新闻业务建设与新闻教育的发展。
(5)1956年社会主义新闻改革:《人民日报》改版。
2、考核要求
(1)了解私营新闻传播事业改造的情况。
(2)理解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发展概况。
(3)掌握《人民日报》改版的内容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