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专升本社区
[注册]
自考专区

QQ社群

微信社群

微信扫码咨询
《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注册
密码或短信登录点这里
微信扫码登录/注册
其他方式登录
手机注册
扫码登录点这里
其他方式登录
手机注册
用户协议

专升本社区是一家为广大升本学子提供全国专升本政策,考试大纲,备考信息,报名考试时间,考试科目,复习资料,升本专业,升本院校等信息的资讯类网站。本网站为了保护网络信息安全,保障用户合法权益的同时为广大学员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将严格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收集您的个人信息和需求。承诺在本网站中收集到的您个人信息将受到严格的保护,为了使您能得到优质的服务,仅限于向专升本社区网站总部及您所在地区分校教务人员提供您的个人信息(包括姓名、联系电话、就读院校),并承诺将严格保护,不得向任何第三方泄露或披露,并确保不对您造成骚扰。 如您选择线上咨询平台上的升本在线服务,即表示您完全知晓并同意上述专升本社区网站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和方式和范围,请填写您的个人信息;如您不同意,您可选择退出本网页,选择其他方式了解升本在线服务。

本网站收集、使用用户信息规则: 


1、本网站收集用户信息仅限于结合教育考试院政策,根据所在地区不同,为用户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


2、本网站工作人员对在业务活动中收集的公民个人信息将严格保密,不向与本机构无关的任何他人提供用户的个人信息。


3、本网站已经并将采取最新的技术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确保信息安全,防止在业务活动中收集的公民个人电子信息泄露、毁损、丢失。


4、本网站加强对机构工作人员对个人信息使用权限的管理,发现违规泄露、散布用户个人信息的,将立即停止传播该信息,并对工作人员按规定进行处罚。


5、用户如发现泄露个人身份、散布个人隐私等侵害其合法权益的网络信息,有权要求本机构删除有关信息或者采取其他必要措施予以制止。


 


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刊载的各类形式(包括但不仅限于文字、图片、图表)的作品仅限于为广大学员提供更多信息及更优质的服务,仅供用户参考。对于访问者根据本网站提供的信息所做出的一切行为,除非另有明确的书面承诺文件,否则本网站不承担任何形式的责任。


2、本网站及其雇员一概无需以任何方式就任何信息传递或传送的失误、不准确或错误对用户或任何其他人士负任何直接或间接的责任。


3、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4、本网站若无意中侵犯了哪个媒体或个人的知识产权,请致函或来电告之,本网站将立即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全国统一来电400-023-1785;全国统一邮箱kf@hlsjy.com。


5、以上声明内容的最终解释权归专升本社区网站所有。

隐私政策

感谢您信任并使用专升本社区的服务!我们根据最新的法律法规、监管政策要求,更新了《用户隐私政策》。 本次更新进一步明确了我们如何收集和使用您的信息以及如何存储您的信息。请您仔细阅读并充分理解以下条款,特别提醒您应留意本《用户隐私政策》中加粗形式的条款内容。如果您不同意本《用户隐私政策》,您可能无法正常使用我们的产品、服务。

希望您仔细阅读并充分理解本《用户隐私政策》,了解在使用我们的产品和服务时,我们如何收集、使用、存储、处理和保护这些信息,以及我们为您提供的了解、控制这些信息的方式,以便您更好地了解我们的产品和服务并作出适当地选择。


如您使用或继续使用我们的产品和服务,表示您同意或/和已征得您的父母或监护人的同意(若您为未成年人)按照本《用户隐私政策》收集、使用、储存、处理和保护您的信息。


本《用户隐私政策》主要向您说明如下信息:


1. 我们如何收集和使用您的信息


2. 我们如何存储您的信息


3. 我们如何使用Cookie以及同类技术


4. 我们可能向您发送的信息


5. 您如何了解和控制自己的用户信息


6. 我们如何保护您的个人信息


7. 本《用户隐私政策》的适用范围


8. 本《用户隐私政策》如何更新


9. 如何与我们联系


 


1. 我们如何收集和使用您的信息


1.1 我们将根据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按照如下方式收集您在使用服务时主动提供的或因为使用服务而产生的信息,用以向您提供服务、优化我们的服务以及保障您的帐户安全。


1.2 您在注册、登录时提供的个人信息及我们的使用方式:


(1) 如您用其他方式注册、登录专升本社区相关产品时,我们会收集手机号码、密码。如您仅需浏览、搜索等功能,您不需要注册或登录,亦无需提供以上信息。如您不提供手机号码,将无法使用我们的服务。


(2) 如您以第三方帐号(如微信等帐号)登录专升本社区相关产品时,我们会收集您第三方帐号的个人信息(包括头像、昵称及您提供的其他信息),您可以在关联登录页面选择是否授权或新建个人信息。 我们和第三方将以去标识化的方式验证,这个过程中我们收集到的验证信息除前述头像、昵称及您提供其他信息外,无法识别特定个人身份的信息。我们需要您确认通过第三方帐号登录前已经在第三方完成实名认证。如您不同意第三方帐号登录,将无法使用第三方帐号登录验证功能,但不影响您使用我们的其他服务。


(3) 我们收集手机号码、微信等帐号是用于为您提供帐号登录服务以及保障您的帐号安全。


1.3 您在产品或服务中主动提供的信息及我们的使用方式:


(1) 如您在个人资料编辑时提供的昵称、头像、性别、学校、地区、报考城市、考试类型、真实姓名、电子邮件、个人简介。这些资料将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您并为您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2) 如您使用观看视频、直播、试题纠错、使用反馈、课程分享、学习笔记时,我们会收集您通过前述服务所上传或下载的信息,这类信息包括搜索关键字、发布和回复的评论、文字、标签。


(3) 如您使用客服等用户响应功能时,您可能需要提供您的手机号码、QQ号码或您向我们主动提供的其他联系方式,我们收集这些信息是为了核验您的用户身份信息、调查事实、帮助您解决问题,如您拒绝提供可能导致您无法使用我们的客服等用户响应功能。我们亦会保存您与我们的客服沟通信息和回复内容。


1.4 我们在您使用我们的产品和服务时获取的信息及我们的使用方式:


1.4.1 为保障您正常使用我们的产品和服务,维护我们产品和服务的正常运行,改善及优化您的服务体验并保障您的帐号安全,我们会收集您的下述信息:


(1) 日志信息:当您使用我们的产品和服务时,我们可能会自动收集相关信息并存储为服务日志信息。如登录帐号、IP地址、搜索记录、收听观看记录、网页浏览记录、服务故障信息等。


1.5 我们会根据以上在您使用产品或服务时获取的信息开展数据分析和研究,改进我们的内容布局和推广效果,为商业决策提供产品或服务支持。


1.6 其他用户分享的信息中含有您的信息及我们的使用方式


如其他用户发布的笔记、回复中可能包含您的信息。我们将无法修改其他用户的信息,如实展示可能包含您的信息。如您认为侵犯您的个人信息,请您通过下述第11条投诉方式和联系方式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1.7 请您理解,我们向您提供的功能和服务是不断更新和发展的,如果某一功能或服务未在前述说明中且收集了您的个人信息,我们会通过页面提示、交互流程、网站公告等方式另行向您说明信息收集的内容、范围和目的,以征得您的同意。


1.8 关于个人信息和个人敏感的提示


上述的个人信息和个人敏感信息,我们会尽最大努力保护您的信息,若您不提供该信息,您可能无法正常使用我们的相关服务,但不影响您使用服务中的其他功能。若您主动提供您的个人信息和个人敏感信息,即表示您同意我们按本《隐私政策》所述目的和方式使用您的个人信息和个人敏感信息。


 


2. 我们如何存储您的信息


2.1 存储信息的地点


我们遵守法律法规的规定,将境内收集的用户个人信息存储于境内。目前我们不会跨境传输或存储您的个人信息。将来如需跨境传输或存储的,我们会向您告知信息出境的目的、接收方、安全保证措施和安全风险,并征得您的同意。


2.2 存储信息的期限


一般而言,我们仅为实现目的所必需的最短时间内或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下存储您的个人信息,并在超出个人信息保存期限后对您的个人信息进行删除或匿名化处理。但在下列情况下,我们有可能在遵守法律法规规定的前提下,更改个人信息的存储时间:


(1) 为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2) 为遵守法院判决、裁定或其他法律程序的规定;


(3) 为遵守相关政府机关或法定授权组织的要求;


(4) 为执行相关服务协议或本《隐私政策》、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为保护们的客户、我们或我们的关联公司、其他用户或雇员的人身财产安全或其他合法权益所合理必需的用途。


(5) 其他法律法规规定或您另行授权同意的情形。


2.3 存储信息的方式


我们会通过安全技术保护措施存储您的信息,包括本地存储、数据缓存、数据库和服务器日志。


2.4 当我们的产品或服务发生停止运营的情形时,我们将采取合适的方式(例如推送通知、站内信、公告等形式)通知您,并在合理的期限内删除或匿名化处理您的个人信息。


 


3. 我们如何使用Cookie以及同类技术


Cookie 和同类技术是互联网中普遍使用的技术。当您使用专升本社区及相关服务时,我们可能会使用相关技术收集您的信息。我们使用 Cookie 和同类技术主要为了实现以下功能或服务:


3.1 保障产品与服务的安全、高效运转:我们可能会设置认证与保障安全性的 Cookie 或匿名标识符,使我们确认您是否安全登录服务,或者是否遇到盗用、欺诈及其他不法行为。这些技术还会帮助我们改进服务效率,提升登录和响应速度。


3.2 帮助您获得更轻松的访问体验:使用此类技术可以帮助您省去重复您填写个人信息、输入搜索内容的步骤和流程(例如:表单填写)。


您可以通过浏览器设置拒绝或管理Cookie以及同类技术的使用。但请注意,如果停用Cookie,您可能无法享受最佳的服务体验,某些服务也可能无法正常使用。


 


4. 我们可能向您发送的信息


4.1 信息推送


您在使用我们的产品和服务时,我们可能向您发送提醒、声音和图标标记,以及电子邮件、短信等其他方式的推送通知。 您可以在设备的设置等相关页面选择取消。


4.2 与产品和服务有关的公告


我们可能在必要时向您发出与产品和服务有关的公告。 您可能无法取消这些与产品和服务有关、性质不属于广告的公告。


 


5. 您如何了解和控制自己的用户信息


5.1 我们将尽一切可能采取适当的技术手段,保证您可以了解、更新和更正自己的注册信息或使用我们的服务时提供的其他用户信息。在了解、更新、更正和删除前述信息时,我们可能会要求您进行身份验证,以保障帐户安全。一般情况下,您可随时修改自己提交的信息,但出于安全性和身份识别的考虑,您可能无法修改注册时提供的某些初始注册信息、验证信息及认证信息。


5.2 如您不希望您的部分信息被我们获取,您可以通过关闭设备权限的方式停止我们获得您的个人信息。您开启下述权限即代表您授权我们可以收集和使用该权限相应的个人信息来为您提供对应服务,您关闭前述权限即代表您取消了授权,我们将不再基于对应权限继续收集和使用相关个人信息,也无法为您提供该权限所对应的服务,但不影响您使用我们的其他服务。但是,您关闭权限的决定不会影响我们此前基于您的授权所进行的信息收集及使用,但您可以通过第5.3条内容删除有关记录:


5.3 在您使用专升本社区期间,为了让您更便捷地控制您的个人信息,我们在产品和服务设计中为您提供了相应的操作设置,您可参考下面的指引进行操作。


5.3.1 访问个人信息:


您可以在【个人主页】-【头像】-【编辑资料】进行查询、访问、更正您的头像、昵称、性别、生日、地区、个性签名、兴趣爱好。


 


6. 我们如何保护您的个人信息


6.1 为保障您的个人信息安全,我们在合理的安全水平内使用各种安全保护措施来保障您的信息,防止数据遭到未经授权访问、公开披露、使用、修改、损坏或丢失。例如,我们使用加密技术(如SSL)、匿名化处理等手段来保护您的个人信息。


6.2 我们建立专门的管理制度、审批流程和组织确保信息安全。例如,我们严格限制访问信息的人员范围,要求他们遵守保密义务,并进行审查。


6.3 我们鼓励我们的工作人员学习信息安全知识、提高个人信息安全保护意识,并定期或不定期对我们的工作人员进行信息安全培训。


6.4 若不幸发生个人信息泄露等安全事件,按照法律法规要求,我们会启动应急预案,阻止安全事件扩大,并及时告知您:安全事件的基本情况和可能的影响、我们已采取或将要采取的处置措施、您可自主防范和降低风险的建议、对您的补救措施等。我们将及时将事件相关情况以邮件、信函、电话、推送通知等方式告知您,难以逐一告知用户时,我们会采取合理、有效的方式发布公告。同时,我们还将按照监管部门要求,主动上报个人信息安全事件的处置情况。


6.5 互联网环境并非百分之百安全,当出现下列非因我们过错而对您的信息造成泄露及由此造成的损害结果,我们无需承担任何责任:


(1) 任何由于黑客攻击、计算机病毒侵入或发作、因政府管制而造成的暂时性关闭等影响网络正常经营之不可抗力而造成的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用或被篡改等。


(2) 在使用专升本社区的过程中链接到其它网站或因接受来自第三方的服务所造成之个人资料泄露及由此而导致的任何法律争议和后果。


(3)如您在使用专升本社区(例如笔记、评论等)的过程中主动公开、上传、发布或向第三方提供您的个人信息的,其他用户可能会收集您的个人信息。


 


7. 本《用户隐私政策》的适用范围


7.1 我们的所有产品和服务均适用本《用户隐私政策》。但某些产品或服务可能会有其特定的隐私政策适用条款,该特定隐私政策适用条款更具体地说明我们在该产品或服务中如何处理您的个人信息。除非有特殊说明,若本《用户隐私政策》与该特定产品或服务的隐私政策适用条款有不一致之处,请以该特定隐私政策适用条款为准。


7.2 请您注意,本《用户隐私政策》不适用由其他公司或个人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如果您使用第三方的产品或服务,须受该第三方的隐私政策而非本《用户隐私政策》)约束,您需要仔细阅读其政策内容。


7.3 本《用户隐私政策》为《用户服务协议》及相关协议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用户隐私政策》内的名词定义参照《用户用户服务协议》,适用于专升本社区相关服务。


 


8. 本《用户隐私政策》如何更新


8.1 随着我们的服务范围扩大,我们可能适时更新本《用户隐私政策》的条款,更新内容构成本《用户隐私政策》的一部分。如更新后的《用户隐私政策》导致您的权利发生实质改变,我们将在更新前通过显著位置提示或以其他方式通知您,为避免您不能及时获知更新,请您经常阅读本《用户隐私政策》。


8.2 无论何种方式,若您继续使用我们的服务,即表示同意受更新后的《用户隐私政策》约束。


8.3 更新后的《用户隐私政策》将以更新日期为生效日期,并取代之前的《用户隐私政策》。


 


9. 如何与我们联系


若您对本《用户隐私政策》有问题、意见、建议,或者与用户个人信息安全相关的投诉、举报,您可以通过全国统一来电400-023-1785;全国统一邮箱kf@hlsjy.com等方式与我们进行联系,我们将在收到函件并验证您的用户身份后尽快予以回复。

专升本社区 > 自考资料 > 2020年河北省普通高校专科接本科教育考试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考试说明(一)
2020年河北省普通高校专科接本科教育考试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考试说明(一)
来源:专升本社区
浏览次数:1974
收藏次数:0
发布时间:2020-12-30 14:58
我要收藏
摘要
2020年河北省普通高校专科接本科教育考试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考试说明

河北省普通高校专科接本科教育考试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考试说明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I.课程简介

一、内容概述与总要求

1.马克思义哲学原理为招收思想治教育专业学普通专科接科教育实施

2.原理

3.

理解:要求考生理解有关知识并加以解释;

掌握:要求考生理解和掌握有关知识并能运用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能力150752010×24515×3244×6322个×16分)、论述题(29分,1个×29 分)。

II.知识要点与考核要求

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一)哲学和哲学基本问题

1.知识范围

哲学与世界观 哲学与方法论 哲学的研究对象 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 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基本派别 辩证法的历史形态 哲学的党性 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两大哲学思潮

2.考核要求

1)了解哲学的含义和研究对象。

2)理解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

3)理解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

4)掌握哲学基本问题的原因、内容和意义。

5)掌握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含义及其划分标准。

6)掌握唯物主义的基本形态和唯心主义的基本形式。

7)理解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特点和缺陷。

8)理解唯心主义产生和存在的根源及其主要代表人物。

9)掌握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含义并能够分辨具体观点。

10)掌握辩证法的历史形态。

11)了解哲学的党性原则。

12)了解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及其代表人物。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和基本特征

1.知识范围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条件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伟大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理论品质、核心观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含义及其理论成果

2.考核要求

1)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和阶级基础。

2)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自然科学前提。

3)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

4)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内容、研究对象和基本特征。

5)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实践基础上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6)掌握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

7)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的历史意义。

8)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并能够运用这一观点分析现实问题。

9)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含义及其理论成果。

(三)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义和方法

1.知识范围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义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

2.考核要求

1)理解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义。

2)掌握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系。

3)理解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的方法。

4习马思主对于代大立中特色义的念以

二、物质与世界

(一)物质及其存在形式

1.知识范围

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意义 运动 相对静止 时间 空间

2.考核要求:

1)掌握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特点和缺陷。

2)掌握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理论意义。

3)掌握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4)掌握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5)掌握运动的含义、相对静止的含义。

6)掌握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7)理解承认相对静止的意义。

8)理解割裂物质和运动的关系、运动与静止的关系的错误观点。

9)了解时间、空间的含义和特点。

10)理解时间、空间与物质运动的关系。

11)理解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12)了解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时间和空间概念的错误。

(二)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

1.知识范围

人类社会产生的自然前提和现实基础 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地理环境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人口因素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2.考核要求

1)理解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2

3

4)了解地理环境决定论和人口决定论的错误。

5)掌握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6)理解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的标志就是生产方式所体现的物质性。

(三)从物质到意识

1.知识范围

意识的起源 意识的本质 意识的作用 人工智能的实质

2.考核要求

1)理解意识的起源既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更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2)了解人类意识产生过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三个环节。

3)理解劳动对于人的意识产生发展的重大作用。

4)了解意识是人脑在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基础上的反射活动。

5)掌握意识的本质: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6)理解意识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理解意识的主观性。

7)掌握意识的能动性及其具体表现。

8)掌握发挥意识的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关系。并能够运用这一原理分析和说明现实问题。

(9)掌握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方法和途径。

(10)了解夸大和否认意识能动作用的错误观点

(四)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1.知识范围

物质形态的多样性 物质形态的层次性 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实践意义

2.考核要求

(1)了解一元论、二元论的含义。

(2)理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的根本分歧。

(3)掌握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并能够运用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分析党的思想路线的哲 学基础。

三、 实践与世界

(一)实践的本质和类型

1. 知识范围

实践的含义、基本特征、基本形式 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人对物质世界实践把握的基本环节

2.考核要求

(1)掌握实践的含义、基本特征、基本形式。

(2)理解马克思以前的旧哲学没有正确解决实践的本质问题的原因。

(3)掌握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二)实践的基本结构

1.知识范围

实践主体 实践客体 实践中介 主体和客体的关系 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及其实质 主体客体化和客体主体化的含义 人对物质世界实践把握的基本环节

2.考核要求

1)了解实践主体、实践客体、实践中介的含义。

2)了解主体与主观、客体与客观的区别和联系。

3)掌握实践主体和实践客体的关系。

4)理解主体对象化和客体非对象化的含义。

5

6

(三)实践与世界的二重化

1.知识范围

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 自在世界与属人世界 人化自然与人类社会

2.考核要求

(1)了解主观世界、客观世界、自在世界、属人世界、人化自然、人类社会的含义。

(2)理解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关系及分化和统一的基础。

(3)理解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的关系及分化和统一的基础。

(4)理解人化自然与人类社会的关系及分化和统一的基础。

四、 社会及其基本结构

(一)社会的实践本质

1.知识范围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社会是不断自我更新的有机体 社会结构

2.考核要求

(1)了解社会有机体的含义。

(2)掌握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二)社会的经济结构

1.知识范围

生产力的含义、特征、构成 先进生产力的含义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社会的经济结构 生产关系的构成及其相互关系 阶级

2.考核要求

(1)掌握生产力的含义及其特征。

(2)理解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劳动者在生产力中的作用。

3)掌握现代生产力系统的构成要素和先进生产力的含义。

4)掌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5)了解社会经济结构的含义。

6)掌握生产关系的构成及其相互关系。

7)理解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和核心。

8)理解社会经济结构的类型和功能。

9)了解阶级的实质及其划分标准。

10)理解阶级的产生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

11)了解阶级是一个经济范畴、历史范畴、社会范畴。

12)理解阶级与等级、阶级与阶层的区别和联系。

(三)社会的政治结构

1.知识范围

政治结构的含义及其核心 上层建筑 政治上层建筑 观念上层建筑 国家 国家的本质和职能 国体 政体 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是新型的国家

2.考核要求

1)掌握上层建筑的含义及构成。

2)了解政治上层建筑、观念上层建筑、国家、国体、政体的概念。

3)理解国家政权是政治结构的核心。理解政治上层建筑与观念上层建筑的关系。

4)理解国家的起源、本质和职能。

5)理解国体和政体的关系。

6)理解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是新型的国家。

(四)社会的文化结构

1.知识范围

文化的本质及其特点 社会意识 文化结构的构成要素及其关系 文化结构的相对独立性文化的功能

2.考核要求

1)了解文化的含义、本质、特点。

2)掌握社会意识的含义。

3)理解文化结构的构成要素及其关系。

4)了解艺术、道德、宗教、政治思想和法律思想、哲学、文明、传统的含义。

5)掌握文化结构的相对独立性及其表现。

6)能够运用文化结构的相对独立性原理说明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性。

7

8)掌握文化的功能。

9

五、个人与社会

(一)人的个体存在和社会存在


1.知识范围

人的个体发生与社会遗传 现实的个人与现实的社会 人的社会化与个性化

2.考核要求

1)了解人的个体发生的含义。

2)了解社会遗传的含义。

3)理解现实的个人。

(4)了解人的社会化的含义。

(5)了解个性的含义。

(6)理解人的社会化与个性化的关系。

(二)人的价值

1.知识范围

人的社会价值 人的个人价值 人的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关系 实现人的价值的途径

2.考核要求

(1)了解人的社会价值的含义。

(2)了解人的个人价值的含义。

(3)理解实现人的社会价值的途径。

(4)理解实现个人价值的途径。

(5)掌握人的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关系。

(6)能够联系实际说明应如何实现自己的价值。

(三)人的本质

1.知识范围

自然属性 社会属性 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2.考核要求

(1)了解自然属性的含义。

(2)了解社会属性的含义。

(3)掌握只有社会属性才能决定人的本质。

(4)理解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六、联系与发展

(一)联系的普遍性和发展的方向性

1.知识范围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联系的含义及其特征 条件 系统 发展的实质 新事物与旧事物新生事物不可战胜的原理

2.考核要求

1)掌握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2)掌握联系的含义及其特征。

3)掌握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和条件性。

4)掌握系统的含义及其特征。

5)掌握普遍联系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

6)掌握事物的联系和运动之间的关系。

7)理解运动、变化、发展的区别。

8)掌握发展的实质。

9)掌握新事物和旧事物的含义及其区分标准。

10)掌握新生事物不可战胜的原理。

11)能够运用新生事物不可战胜的原理分析我国在改革开放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

12)能够用新生事物不可战胜的原理说明对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态度。

(二)联系和发展的规律性

1.知识范围

规律 范畴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原因和结果 必然性和偶然性 现象和本质 可能性和现实性 内容和形式 客观辩证法 主观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表现

2.考核要求

1)了解规律和范畴的含义及其关系。

2)理解规律的客观性。

3)掌握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4)理解原因和结果的含义及其辩证关系。

5)理解因果联系的构成条件和意义。

6)理解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含义。

7)理解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

8)能够用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原理说明抓住“机遇”的重要性。

9)理解现象和本质的含义。

10

11)理解可能性和现实性的含义。

12

13)理解现实可能性和抽象可能性的区别和联系。

14)理解可能性和现实性关系原理的现实意义。

15)理解形式和内容的含义、内容和形式的多样性。

16)理解内容和形式的辩证关系和相互作用,反对形式主义和虚无主义。

17)了解客观辩证法、主观辩证法和唯物辩证法的含义及其关系。

18)掌握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表现。

七、发展的基本规律

(一)质量互变规律

1.知识范围

适度 量变 质变 量变和质变的关系 割裂量变和质变的关系导致的错误观点量变的基本形式 质变的基本形式 阶段性部分质变 局部性部分质变 质变中量的扩张 爆发式飞跃 非爆发式飞跃

2.考核要求

1)掌握质、量、度的含义。

2)掌握量变、质变的含义。

3)掌握适度原则。能够运用适度原则分析现实问题。

4)理解质和事物的存在是直接同一的。

5)了解质和属性的关系。

6)了解量变的基本形式、质变的基本形式。

7)理解阶段性部分质变和局部性部分质变、爆发式飞跃和非爆发式飞跃。

8变和变的系,握质规律内容量变的关

9

10)能够运用质量互变规律说明在现实生活中必须把远大目标和扎实工作相结合。

(二)对立统一规律

1.知识范围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矛盾 矛盾的基本属性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关系 矛盾问题的精髓 内外因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意义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两点论和重点论 矛盾分析方法

2.考核要求

1)掌握矛盾的含义及其基本属性。

2

3)掌握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4)掌握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5)掌握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6)掌握内因和外因的关系。能够运用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实际问题。

7)掌握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的含义。

8)了解解决矛盾的方法。

9)掌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10)掌握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11)掌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矛盾问题的精髓。

12)能够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现实问题。

13)掌握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及其关系。

14)掌握根本矛盾和非根本矛盾及其关系。

15)掌握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及其关系。

16

(17) 掌握矛盾分析方法。

18)掌握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三)否定之否定规律

1.知识范围

肯定因素与否定因素 辩证否定观 形而上学否定观 否定之否定规律 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辩证法的过程论思想

2.考核要求

1)了解肯定因素、否定因素的含义。

2)理解肯定和否定的关系。

3)掌握辩证否定观的内容。能够用辩证否定观分析现实问题。

4)理解扬弃的含义。

5)理解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和形而上学否定观的区别。

6)掌握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内容及意义。

7用前性和相统的原“社发展改革明的

8)了解辩证法的过程论思想。

八、历史规律与社会形态的更替

(一)两种历史观的根本对立

1.知识范围

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 旧历史观的两个缺陷 历史唯物主义创立的伟大意义

2.考核要求

1)掌握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2)掌握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含义。

3)掌握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

4)能够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实际问题。

5)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前的历史观的两个缺陷及其三个根源。

6)理解历史唯物主义创立的伟大意义。

(二)历史运动的规律及其特殊性

1.知识范围

社会发展过程的自在形式和自为形式 生产力 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 阶级斗争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阶级斗争的规律及其历史作用

2.考核要求

1)理解社会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

2)理解社会发展的自为性不能否定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性。

3)掌握社会基本矛盾的内容。

4

5)掌握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

6)掌握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7)能够运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说明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

8)掌握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

9)掌握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的表现。

10)掌握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11)能够运用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说明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

12)了解阶级斗争的含义。

13)理解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14)理解阶级分析方法。

15)了解我国现阶段的阶级斗争状况。

(三)历史规律的实现途径

1.知识范围

科学技术革命 现代科技革命的基本特点 科技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社会革命和改革 历史人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2.考核要求

1)了解科学技术革命的含义。

2)了解现代科技革命的基本特点。

3

4)掌握科学技术的双重性,能够用这一原理分析解决科技异化问题和全球问题的措施。

5)能够分析技术决定论的错误。

6)了解社会革命和改革是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两种形式。

7)了解社会革命的含义、根源和条件。

8)理解社会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9)理解改革的含义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0)理解社会革命与科技革命的关系。

11)了解历史人物的含义。

12)理解历史人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3)理解“时势造英雄”与“英雄造时势”的本质。

14)了解制约历史人物和普通个人历史活动的条件。

15)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科学方法。

16)了解人民群众的含义。

17)掌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

18)了解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内容。

19)掌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与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关系。

20线

(四)社会形态的更替及其多样性

1.知识范围

社会发展与社会形态演变 社会形态更替的决定性和选择性 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2.考核要求

1)了解社会形态的含义。

2)理解社会形态更替的决定性和选择性

3)理解社会形态更替的决定性和选择性的关系。

4)能够用社会形态更替的决定性和选择性的关系说明中国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可能性。

5)了解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6)理解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的关系。

九、认识与实践

(一)认识的发生

1.知识范围

实践是认识发生的现实基础 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认识对实践的能动作用

2.考核要求

1)理解实践是认识发生的现实基础

2)掌握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3)了解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含义及其关系。

4)掌握认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

5)能够运用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说明实现中国梦等现实问题。

6

(二)认识的本质

1.知识范围

认识的本质 反映论 先验论 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根本缺陷 驳倒不可知论的关键

2.考核要求

1)理解认识的本质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2)了解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3)了解反映论、先验论的含义。

4)了解旧唯物主义反映论的根本缺陷。

5)掌握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

6)掌握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7)理解社会实践是驳倒不可知论的关键

8)掌握认识的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关系。

9)能够运用认识的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关系原理说明创新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三)认识的结构

1.知识范围

认识主体 认识客体 认识中介 认识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及其特征

2.考核要求

1)了解认识主体、认识客体、认识中介的含义。

2)理解认识主体和认识客体相互作用的特点。

3)理解认识主体的能动性和受动性。

十、认识的辩证运动过程

(一)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

1.知识范围

感性认识 理性认识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及其条件认识辩证发展的基本规律 非理性因素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方法论意义

2.考核要求

1)了解感性认识的含义、特征、基本形式。

2)了解理性认识的含义、特征、基本形式。

3)掌握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及其实践意义。

4)掌握认识过程中的两次飞跃。

5)掌握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6)掌握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飞跃的条件。

7)掌握实现从理性认识到实践飞跃的条件。

8)掌握一个正确认识需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9)能够运用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原理分析现实问题。

10)掌握认识的辩证运动就是求得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11)掌握认识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原理的现实意义。

12)了解非理性因素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

13)能够分析现实生活中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错误及危害。

14)掌握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路线的关系。

十一、辩证思维的基本方法

(一)认识活动中的思维方法

1.知识范围

辩证法、认识论和方法论 思维方法的本质和特点 知性思维与辩证思维及其关系

2.考核要求

1)理解辩证法、认识论和方法论的一致性。

2)了解思维方法的本质和特点。

3)理解思维方法在认识中的作用。

4)了解知性思维与辩证思维及其二者的区别和联系。

(二)辩证思维的基本方法

1.知识范围

归纳和演绎 分析和综合 抽象和具体 逻辑和历史相统一的方法

2.考核要求

1)了解归纳和演绎的含义及其关系。

2)了解分析和综合的含义及其关系。

3)了解抽象、感性具体、理性具体的含义。

(4)了解逻辑和历史相一致的含义。

(三)辩证思维方法与科学思维方法的关系

1.知识范围

当代科学思维方法群 辩证思维方法与科学思维方法的关系

2.考核要求

(1)了解控制方法、信息方法、系统方法、结构-功能方法、模型化方法和理想化方法的含义。

(2)理解辩证思维方法与科学思维方法的关系。

十二、真理与价值

(一)真理

1.知识范围

真理的含义、客观性、具体性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关系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真理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逻辑证明在检验真理的过程中的作用

2.考核要求

(1)掌握真理的含义。

(2)掌握真理的客观性的两层含义。反对主观真理论。

(3)理解真理一元论的基本观点。

(4)掌握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及其关系。

(5)能够运用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关系原理说明对待马克思主义既要坚持、又要发展。

(6)了解真理的具体性的含义。

7)理解真理发展的规律。

8)了解谬误的含义。

9)了解真理和谬误相互转化的条件。

10)掌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说明在改革开放中坚持实践标准的重要意义。

11)理解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12)理解逻辑证明在检验真理过程中的作用。

(二)价值

1.知识范围

价值及其特征 价值评价 价值观念与社会生活

2.考核要求

1)了解价值的含义、类型。

(2)理解价值的主体性。

(3)理解价值的相对性。

(4)了解价值评价的含义。

(5)理解价值评价的功能。

(6)掌握科学合理的价值评价原则。

(7)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8)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

(三)真理和价值的关系

1.知识范围

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 真理和价值的关系 实践是真理和价值统一的基础

2.考核要求

(1)了解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的含义。

(2)掌握真理与价值的辩证关系。

(3)能够用真理与价值的辩证关系原理说明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的正确性等问题。

十三、社会进步和人的发展

(一) 社会进步及其标准

1.知识范围

社会进步的基本含义 社会进步过程中的代价 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准和最高标准

2.考核要求

(1)了解社会进步的含义。

(2)理解社会进步过程中付出代价是不可避免的。

(3)能够运用社会发展的代价原理分析在社会发展中如何不付出过大代价。

4)理解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准是生产力的状况。

(5)理解衡量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是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6)掌握生产力标准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标准的关系。

(二)人的发展及其历史进程

1.知识范围

人的发展与社会进步是同一过程的两个侧面 人的发展的历史形态

2.考核要求

(1)理解人的发展与社会进步是同一过程的两个侧面

(2)掌握人的发展过程的三种历史形态。

(3)掌握对人的发展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

(三)必然王国与自由王国

1.知识范围

必然和自由 必然王国 自由王国 异化 共产主义

2.考核要求

(1)了解必然和自由的含义及其关系。

(2)了解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的含义。

(3)理解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关系。

(4)理解共产主义的含义及其特征。

(5)掌握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基本含义。

(6)能够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说明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坚持以人为本的意义。




免责声明: 本站所提供真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索,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推荐阅读